龙孔镇柑橘种植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 80年代,是镇内的传统品牌产业和支柱产业。
近年来,不断有柑橘新品种上市,为龙孔镇柑橘产业发展带来诸多挑战。为此,龙孔镇采用“合作社+新农人+种植大户”的发展模式,扩大柑橘种植规模。全镇现已发展7家柑橘合作社,吸收了2816名社员,合作社的柑橘种植总面积达5300亩,采取标准化栽培,实现无公害种植,不仅降低生产成本,还提高了销售价格。
龙孔镇相关负责人介绍,7家合作社每年的柑橘产量约8000吨,占全镇柑橘产量的26%,其中,楠竹柑橘合作社还被评为市级示范社和国家级示范社。
▲龙孔镇楠竹村村民在打包柑橘。受访者供图
如今,随着合作社、新农人、种植大户不断增加,全镇柑橘种植面积也从最初的数百亩发展到2.5万亩。
规模扩大对配套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多年来,龙孔镇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建成产业路20公里、灌溉水池30余口、管网100余公里;积极协助合作社申报相关项目,争取资金,已累计申报有机肥补贴110.7万元、太阳能杀虫灭虫灯12盏;完善建成柑橘冷鲜贮藏库 3440立方米,可冷藏柑橘1300吨,并在楠竹村建成了1200平方米的柑橘产品交易市场和一个柑橘洗选场,洗选场日洗选柑橘可达50吨,
为提高柑橘知名度,龙孔镇还培育出“丰都锦橙”这一知名品牌。龙孔的柑橘先后获得第二届中国农业食品博览会铜奖、“楠竹柑橘地理标志”认证、农业农村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重庆名牌农产品”、农业农村部“全国一村一品”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等诸多荣誉,柑橘远销湖北、福建、陕西等地,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
该负责人表示,龙孔是典型的劳务输出镇,尽管目前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但镇内依然存在不少失管、缺管的橘园,柑橘产量、品质较低。因此,龙孔镇在楠竹村探索打造了占地100亩的共富橘园,农户土地入股,村集体对橘园进行统一管理,技术迭代,提升产品品质和价格,增加农户和村集体收入。但共富橘园见效周期较长,前期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仅靠村集体和农户难以承担,需要更多力量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