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黄龙病由亚洲韧皮杆菌侵染所致,是柑橘生产中极具毁灭性的病害,也是国内重要的植物检疫对象,素有柑橘“癌症”之称。近年来,湖南省江永县柑橘木虱繁殖迅速,防控难度极大,严重影响了柑橘的产量与品质,部分柑橘树甚至枯死。据调查,受黄龙病影响,每亩柑橘收益减少1000至5000元不等。此前,市场上一直缺乏公认有效的防治技术,普遍认为该病害仅能预防和控制,难以彻底治愈。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何裕建教授心系家乡农业发展,听闻情况后,迅速联系地方开展试点,并推动成立中国南方柑橘黄龙病防治研究中心,开创了以土壤修复改良为主的黄龙病综合防治技术新思路。
1月15日,硕博团首先前往江永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当地农业产业布局、地理地貌、土壤特点、主要作物及耕作模式。谈及黄龙病防治情况,植保植检站站长刘华龙表示:“早些年,因病情严重,砍伐病树的情况较多。现在县里加大了防控投入,采购物资进行防治,但对于病情严重的树木,仍需砍伐。同时,我们也在推广新的抗病品种,鼓励种植户尝试。”此外,土地管理粗放、流转不畅、农业技术指导人力不足以及农业保险覆盖不全等问题,也制约着当地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硕博团成员凭借专业知识,与农业局负责人展开深入讨论并积极建言献策。“不过我们之前没做这方面研究,个人建议是,既然刚好有专业的基地,咱们得把问题综合起来考虑。”成员们表示,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响应江永县需求,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及江永品牌打造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
次日,硕博团深入田间地头与农业企业实地考察。在兰溪瑶族自治乡新兴种植大户承包的夏橙种植基地和香柚种植基地,以土壤改良与生物防治技术使用成效回访为切入点,开展了深入的农业调研,重点进行土壤采样与检测工作。
一进入基地,当地农户便急切地向硕博团成员诉说着近期的困境:“这阵子干旱太凶了,整整四个月老天爷硬是一滴雨都不落,我们实在没招儿,只能想法子从溶洞里抽水搞滴灌。可橙子树的叶子还是打蔫儿、变焦了,我们心里急得火烧火燎,真不知道该咋整。”看着农户们的焦急与无奈溢于言表,硕博团成员现场开出了一张抗旱“处方”,为农户“支支招”,还介绍了黄龙病综合防治技术。听到这些建议后,农户热情地拿来了自家的柚子分给了硕博团成员,圆润饱满、甜到心里!
成员们迅速行动起来,定位、剪枝、采样……尽管面临江永数月干旱带来的采样困难,如土质坚硬难以挖掘等问题,硕博团成员仍运用专业知识和设备,根据基地地形地貌和土壤分布特点,精心选取多个采样点、依照标准方法规范操作,确保采集的样本能够全面反映土壤真实状况。“我们关注土壤的检测数据的同时,也要结合农户的实际操作情况,才能找出问题的根源和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次调研对于硕博团来说,同样是一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宝贵机会。
经过两天的紧张工作,硕博团收集到大量第一手资料和数据。这些数据将为后续分析研究提供有力支撑,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壤改良方案和生物防治措施奠定基础。团队农业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邹邦表示:“我们会尽快对调研数据进行梳理分析,及时向农户和农业企业反馈,持续关注当地土壤作物情况,并尽所能提供专业建议和技术指导,共同应对当前困境,推动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江永县农业农村局对硕博团的调研给予高度评价,表示将充分吸收建议,加强与高校合作,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此次调研同样为硕博团成员提供了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为他们开启了深入农业实践的新窗口,启发了科研思路。期望这场交流活动能搭建起高校与地方合作的桥梁,双向赋能、互利共赢,不仅为江永农业现代化进程按下“加速键”,更有望让广大农民共享科技发展成果,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